工程机械是用于工程建设施工及相关综合作业的机械装备总称,涵盖挖掘、铲运、起重、路面、桩工、隧道等多个门类,具有技术密集、资金密集、应用场景特定等特征。其核心功能是替代人工完成土石方作业、结构安装、物料运输等重型工程任务,是实现工程建设高效推进的核心装备,产品性能直接关系到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。
工程机械应用贯穿基建、工业、农业等国民经济核心领域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,挖掘机、起重机、装载机等装备支撑雅下水电、新藏铁路等国家级工程施工;工业领域,叉车、搬运机械保障制造业物料流转,2025年1-8月国内叉车销量达976026台,同比增长12.9%;矿业开采中,大型矿用挖掘机、掘进机助力资源开发,铁建重工的高原型TBM在矿产开采领域市占率超70%;此外,在农业生产、市政维护、应急救援等场景,专用工程机械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工程机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
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的“先行官”与“稳定器”,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国家工业化与基建能力。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分支,它既为基建投资提供硬件支撑,拉动钢铁、有色金属、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发展,又通过基建成果赋能下游实体经济。2025年1-8月,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达403.98亿美元,其中出口385.97亿美元,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极。在经济波动期,工程机械行业通过承接重大项目、消化工业产能,发挥着稳增长、保就业的关键作用,其复苏节奏更是判断宏观经济景气度的核心指标之一。
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史
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历经四个发展阶段:1949-1978年的起步期,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,形成初步产业基础;1979-2000年的市场化探索期,外资品牌进入,本土企业开始技术积累与产能扩张;2001-2015年的高速增长期,受益于基建投资热潮与城镇化推进,行业规模年均增速超20%;2016年至今的高质量发展期,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升级,国产替代与全球化成为核心主题,2024年国产挖掘机国内市场份额已达86.8%,标志着行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。
市场发展现状分析
Ⅰ.整体市场回暖向好
2025年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,复苏态势明确。核心产品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,1-9月挖掘机销量174039台,同比增长18.1%,其中9月单月销量19858台,同比增幅达25.4%;装载机表现同样亮眼,1-9月销量93739台,同比增长14.6%,9月单月增速更是高达30.5%。市场结构呈现“内需复苏、出口强劲”的双轮驱动特征,内需端1-9月挖掘机国内销量89877台,同比增长21.5%;出口端同期销量84162台,同比增长14.6%,9月出口增速进一步攀升至29%。
Ⅱ.产品结构向高端升级
在国四标准切换与大型项目需求拉动下,高端装备成为增长主力。大型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设备占比持续提升,三一重工2024年推出80款新能源产品,电动装载机销量增长194%,欧洲市场电动挖掘机毛利率达31.57%;中联重科智能塔机远程监控系统覆盖率超30%,通过AI预判故障使停机时间减少40%。高端产品附加值显著,有效优化企业利润结构,恒立液压挖机油缸全球市占率超50%,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高达39.4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中国宏观环境分析
Ⅰ.行业背景环境
政策端形成强力支撑,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为基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,雅下水电、浙赣粤运河等国家级项目相继开工,直接拉动大型工程机械需求。行业标准持续完善,国四排放切换推动设备更新需求集中释放,上轮销售高峰期(2016-2021年)的设备进入8-10年生命周期的更新节点,形成刚性需求支撑。同时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持续发力,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等地区基建需求旺盛,为企业出海创造有利条件。
Ⅱ.行业经济环境
国内经济复苏带动投资回暖,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至5%以上,以工代赈政策进一步激活县域工程需求。海外经济环境利好出口,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并预计年底再降两次,市场资金松动推动全球项目启动,柳工等企业观察到亚洲、非洲市场需求持续升温。行业盈利水平同步改善,三一重工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2.16亿元,同比激增46%;中联重科同期净利润增长20.84%,经营质量持续提升。
市场供需链分析
上游: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突破
上游涵盖钢铁、液压系统、动力部件等领域,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速。液压系统领域,恒立液压打破博世力士乐垄断,挖机油缸全球市占率超50%,墨西哥新工厂2025年投产,年产值预计达20亿元;动力系统方面,潍柴动力在重型动力领域建立技术优势,同时布局新能源动力系统适配行业转型。原材料供应稳定,钢铁价格处于合理区间,为行业成本控制提供支撑。
中游:整机制造集中度持续提升
中游整机制造领域呈现龙头主导格局,2024年挖掘机前四名份额升至68.4%且均为国产企业。徐工机械、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形成三强鼎立态势,2024年徐工机械营收916.6亿元,三一重工挖掘机全球市占率15%,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国内市占率第一。企业通过模块化生产与供应链整合提升效率,徐工机械16类主机产品国内第一,起重机械全球市占率居首。
下游:需求场景不断拓展
下游需求覆盖基建、矿业、制造业等领域,基建仍是核心支柱,占比超40%;矿业需求受资源品价格高位支撑,徐工机械矿山机械2024年营收同比大增45.1%;制造业复苏带动叉车等物流装备需求,1-8月叉车销量同比增长12.9%。下游租赁市场逐步成熟,建设机械等龙头企业在行业筑底期维持规模,静待需求拐点。
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竞争巨头
(一)整机制造三巨头
徐工机械以规模与成套化见长,2024年海外收入416.87亿元,占比45.48%,矿山机械成为新增长极;三一重工聚焦全球化与电动化,海外21个制造基地本地化率超60%,2025年上半年国际营收占比达60.26%;中联重科深耕智能化与服务化,金融服务业务毛利率97.2%,目标2025年服务收入占比达25%。
(二)核心零部件龙头
恒立液压主导液压系统市场,产品配套国内外主流主机厂,直接与间接出口表现亮眼;潍柴动力垄断重型动力领域,新能源动力系统布局领先行业。
(三)细分领域隐形冠军
铁建重工占据全球盾构机市场第一,TBM连续5年国内市占率56%,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暴增181.43%;建设机械作为国内最大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,具备显著的业绩弹性。
短期看,设备更新与基建项目将支撑内需持续复苏,挖掘机带动混凝土机械、起重机等非土方产品逐步进入上行期;长期看,海外市场增量空间巨大,东南亚城市化、中东基建、非洲资源开发等需求将持续释放。不过机械工程行业仍面临海外贸易壁垒、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。企业可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限制,如恒立液压墨西哥工厂;通过技术创新与规模效应对冲成本压力,同时依托行业协会加强国际标准对接,提升全球竞争力。
202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的关键起点,在政策支持、需求复苏、技术升级的多重驱动下,呈现“内需稳增、出口强劲、结构优化”的良好态势。龙头企业凭借核心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,已在全球市场确立竞争优势,国产替代向高端领域延伸,海外收入成为利润核心来源。未来,随着基建投资持续发力、设备更新周期推进及新兴市场开拓,行业将实现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,从“制造大国”向“制造强国”稳步迈进。
电子谷:赋能工程机械高端化升级
当前工程机械正加速向大型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三一重工电动装载机销量增长194%,中联重科智能塔机通过AI技术减少停机时间 40%,这背后离不开高精密电子部件的支撑。电子谷可发挥电子制造资源聚合优势,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适配高端需求的核心电子组件-连接器线缆及连接系统方案。
针对工程机械的特殊工况,电子谷精选耐高温、耐寒、耐油线材,搭配阻燃材质与IP67/IP68高防护等级认证,即便在矿山、基建等潮湿多尘或极端温差环境中,也能保障电动装载机、智能塔机等设备电力与信号的稳定传输,从连接层面减少设备故障停机风险。电子谷可定制线径、长度、接口类型的专属方案,从样品设计到批量生产全程质量把控,精准适配个性化生产需求,为工程机械高端化转型筑牢连接根基。